22年10月28日下午两点半,永利公管大讲堂“社会保障学术坊”系列报告第十三期暨纪念华东水利学院建院70周年学术活动在永利江宁校区厚学楼208举行。南京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林闽钢教授受邀为我校永利总站ylzz55师生作题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永利总站ylzz55院长朱新华教授主持,永利总站ylzz55相关学科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一百余人现场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前朱新华教授对林闽钢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在场师生介绍了林闽钢教授的研究方向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本次学术报告主题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内容凝练了林闽钢教授结合自身在社会保障领域多年的研究和思考。林闽钢教授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前世”“今生”和“未来”即缘起、变迁和发展取向三个方面十分精炼的与我们进行了学术分享与探讨。首先,他回顾并考证了社会保障的词源历史,厘清了中国“社会保障”一词的发展脉络,强调改革和开放的大时代催生了社会保障,一方面是时代性即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对内搞活经济和对外实施改革开放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实践性即1985年9月2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催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随之,林教授抛出“如何回答中国社会保障‘急速性发展’”的问题,他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来解答“急速性”,并引用“路径依赖”“间断平衡”“冲击-回应”等概念和理论解释制度突变,提出“关键节点”的概念,以1997、2008年经济金融危机为例进行考察,他认为“关键节点”促进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而影响社会保障加速调整。最后,林教授引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指引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取向。他提出了现代化的三层观(物、人、制度),强调制度优势拓展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路径。林教授认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三个向度:从服从于资本逻辑的社保制度到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保制度;从小国的社保制度到大国的社保制度;从残补式、应急性的社保制度到家国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
互动交流环节,林闽钢教授就师生们关心的如何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方向和前沿议题进行了解答,并给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研究建议。现场交流气氛活跃、热烈。林闽钢教授2个多小时的精彩报告在现场师生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社会保障系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