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湖南岳阳人,汉族,群众。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南京大学文学院,先后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英国剑桥大学英文系访学。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文化理论、城市文化与传播、影视艺术等。讲授新闻传播学系本科和研究生课程《新闻报道》《海外媒体》《新闻传播实务研究》《都市文化与传播》等。同时为留学研究生讲授大运河文化、河流与中华文明等专题课程,并承担学校美育类公共课程《影视鉴赏》的部分教学工作。已出版专著1部,参编教材1部,发表期刊论文20余篇,主持和参与课题10余项,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多次,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项,以及其他大创和社会实践项目多项。是江苏省新闻传播学会会员、江苏省妇女学研究会会员、中国社会学会会员。
主持课题
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视觉文化研究中的凝视理论)、永利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海洋传播:媒介建构海洋之议题与意识的研究、区域传播视域下长三角媒体融合发展的动能与路径)、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长江经济带文旅融合发展的媒介支持研究)以及其他厅局级项目(南京市妇联“法制宣传影像创制”、江苏省体育局“南京青奥会的舆情分析及舆论引导对策创新研究”等)。
发表论文
《省级媒体打造助农品牌的路径探讨》,《新媒体研究》,2022年第11期
《“大喇叭”回归与乡村治理的声音文本——抗疫宣传实践中的农村广播研究》,《中国广播》,2021年第11期
《光影中的多重叙事——民国体育电影主题探析》,《电影文学》2019年第3期
《晚清报人的思想变迁及成因》,《青年记者》,2018年9月
《权力的空间:福柯看之三部曲的文本解读》,《文学评论丛刊》,第15卷第1期
《微博舆论非理性的社会危害分析》,《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3月
《网络哄客:语言和文化探析》,《语文建设》,2012年第4期
《“后××时代”语义探析》,《语文建设》,2011年第6期
《电影片名修辞方法浅析》,《电影评介》2009年7月
《主持群:节目主持新现象研究》,《新闻界》2009年第3期
《明星电子杂志初探》,《新闻爱好者》2009年10月下半月刊
《浅议春节联欢晚会的文化意义及其变迁》,《新闻知识》,2009年4月
学术交流
全景俯视:长江影像的视觉重构与审美内涵,长江美学的历史形态和现实表现学术研讨会,2023年,江苏省美学学会、南京传媒学院。
“汉语桥”比赛的电视转播及对国际中文教育的启示,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下高端人才培养论坛,2023年,南京大学。
文化视域下都市河流水岸再生的多幅面孔,“水与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2022年,永利。
新媒体语境下性别话语生产的文化谱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媒介文化专业委员会“媒介文化论坛”,2022年,南京师范大学。
短视频传播语境中青少年网络舆情的内涵新解,首届中国青少年网络舆情研究学术年会,2021年,南京师范大学。
新世纪以来印度电影在中国的引进、传播与接受,世界电影国际学术研讨会,2021年,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线上)。
海洋文献集成与殖民地空间建构——海洋传播视角下英格兰航海家的美洲之行,公开讲座,2020年,永利。
视听传播时代的“他国”误读:日本涉华纪录片中国形象塑造的情感政治分析,后真相时代与媒介症候会议,2018年,永利。
名家给年轻人的读书课--对话苏童,“青年之声•读书会”京东图书大咖进校园系列活动, 2018年,永利。
凤凰卫视:三名政策与多元化发展,2017年,永利“传媒视界”讲座。
超越山水的海洋想象:中国传统绘画的涉海主题生成与艺术特色,第四届艺术学青年学者论坛,2017年,南京艺术学院。
修辞传播与性别政治:解读新媒体情境中粉丝的涉性别话语实践,第十三届中国传播学大会,2016年,南京大学。
影像行动:视觉传播中公众议题的意义生产与竞争性叙事,北京电影学院艺术学论坛,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
教改项目
先后主持研究生课程思政项目《都市文化与都市传播》、研究生课程案例《南京创意设计周的文创传播经验》、永利留学研究生全英文线上课程“水韵课堂”《大运河与中华文明》专题等教改项目。
出版专著
《文化研究关键词:凝视》,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获奖情况
永利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永利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三等奖、永利优秀班导师、永利研究生金水节优秀指导教师等
联系方式
办公室:永利江宁校区厚学楼801 邮箱:huzhuxiaolan@126.com